生存還是毀滅 (1/25/2025)

這也許是威廉·莎士比亞作品中最著名、被引用最多的一句話。它出現在《哈姆雷特》第三幕第一場。這句話表達了一個面臨重大決定的人內心的痛苦。他感到不知所措,心神憔悴。本質上,哈姆雷特在問的是:我該奮鬥還是放棄。

聖經中也講到另一個人,使徒保羅,他曾面臨看似不可逾越的掙扎。

然而,這些是屬靈的問題,而非政治上的問題,放棄並不是一個選項。羅馬書第七章反映了他所面臨的掙扎,也就是每個信徒今天也會面臨的掙扎:“我想要行善,卻容易行惡。

”每個基督徒都會受到犯罪的誘惑,當聖經說人人都犯了罪,正是這個意思。

社會說至少有三種人:好人、壞人和漠不關心的人。聖經則說只有兩種人:迷失的人和得救的人。然而,這兩組人都面臨同樣的問題,這也是哈姆雷特和使徒都必須回答的問題:我應站起來戰鬥,還是逃跑躲藏?

這種衝突在羅馬書7:19中概述:「我所願意的善,我反不做;我所不願意的惡,我倒去做。」這當然就是自由選擇的原則。這種困境的一個例子出現在《創世紀》中。當蛇接近夏娃時,它給了她違背上帝的機會。她有選擇的自由:做正確的事還是做錯誤的事。我們都知道她做出的選擇。

你能理解保羅所面對的嗎?他認識到自己太頻繁地選擇不正確的行為,而他並不喜歡這樣。絕望中,他問出了每個信徒有時曾問過的問題,並立即給出了答案。

「噢,我這可憐的人啊!誰能救我脫離這死身呢?感謝神,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。」所以,我憑著心志事奉神的律;但憑著肉體,則服事罪的律。」(羅馬書 7:24-25)

如果我們憑自己的力量與罪作鬥爭,我們會遇到問題,而這個問題就是屬靈的敗北。然而,當我們犯罪時,應立刻宣告約翰一書 1:9 的應許:「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的一切不義。」

此外,「遮掩自己罪過的,必不亨通;認罪並棄絕的,必蒙憐憫。」(箴言 28:13)

不要讓撒但欺騙你。這不是「存在與否」的問題,而是「認罪並向前行」的決定。當你這樣做時,你的天父會抹去過去的一切,你將擁有一個新的開始。我們的神是何等威嚴的神啊!

讀者,如果你只知道該怎麼做但不知道如何做,請禱告這個簡單的禱告:「上帝,我非常清楚我應該過的生活,請派一個人來幫助我如何過這樣的生活。」  你也可以直接寫信給我們 rerj56@gmail.com for English 或是 shirlyling@yahoo.com 中文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